close

2016. 8第一次讀金剛經,至今已三年半。剛開始念經是想擺脫平息精神上的痛苦跟狂亂,千軍萬馬的妄念,如同陣陣的奔騰的熔岩,時時秒秒噴發,不曾停歇,永無安寧的片刻,就像植入腦中皮質的蠱蟲不斷攪動耗盡自己的氣力。

 

在我開始念經之後,如同經文所述,在我自身的活體實驗, 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。就精神狀態而言,受外境或無常的波動時,越來越能在短時間,意識到自己的渙散無主,降伏自己當下慌亂的心情。念經之前,情緒除了慌亂、焦急、煩躁、痛苦,所有負面想像大集合以外,什麼也沒有,而且會一直害怕的問:怎麼辦?怎麼辦?但事實上也一點辦法也沒有,然後做出更糟糕的決定,往更壞的路徑走去。念經以後,遇到無常席捲而來,不安的情緒當然還是會有,但很快就會浮現:現在已經是很壞的狀態了,那麼我還要花費氣力去抱怨或生氣這種毫無幫助的舉動,不但沒用還很蠢,不是嗎?就像我以前被劈腿,為了一個已經不愛自己的渣男,撕心裂肺勞心費神的心痛崩潰大哭大叫,不是超蠢的嗎?重點是,這樣做對方也完全不可能改變心意回頭,是全然的徒勞。

 

三年後,我理解了經文的宗旨「空」與必須具備的「無分別心」。經文中段常被引用的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說的就是「空」。就過去而言,已無法追討挽回,而對現在而言,馬上就成了未來的「過去」,沒有什麼哪一個時刻是永遠存在的,瞬間就流逝消失,既然世間的實相都有如夢幻般船過了無痕,那麼又有什麼好執著強求的,再怎麼用力努力拼命,我們有辦法在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嗎?如果這是一千萬億都不可能成功的機率,那麼這麼做不是蠢得不可思議嗎?經文最後是大家而熟能詳的四句偈,說的就是「空」:

 

「一切有為法

  如夢幻泡影

  如露亦如電

  應作如是觀」

 

再度總結提醒,萬物皆空,稍縱即逝,就這麼靜觀接受,因為我們也不能改變什麼,這麼說似乎很宿命論或消極,但其實一點也不,對於外境的變化,和無常的衝擊,常人多半會想要反抗,因為那不是自己可以接受或想要的結果,但是回顧任何過去的重大事件,有哪一件是已經發生,但我們可以扭轉結果的?幾乎沒有。無法改變逐漸凋零而死去的親人、心愛不已但不愛自己的人回頭、受到周圍的親友波及不得不接受的責任等等。接受事實,接受「空」,改變自己的心境,反正任何事物只是暫時存在,包括我們自己,那麼又有什麼好難過的呢?反觀接受,反而才是溫和又積極的面對態度。

談空感覺很縹緲,而且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,又好像知道又不知道。我認為要對此有體會,得先體驗到無分別心,也是經文不斷說的:

 

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」

 

一旦有分別心,有了區別優劣高低之分,就不可能見「空」,其中一個原因是,人只會執著在自己在意的那個部分,目光狹隘,自然不可能可以看到全景,不可能有空間容下其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,也沒有廣闊的心胸站在非己的立場去設想。

 

如果哪一天可以做到愛路邊的流浪狗,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愛,那麼就是菩薩了。無分別心,有慈悲菩提心,才能見「空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kmuimui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