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此篇文章為我讀金剛經經文近一年的心得筆記,與思想上的啟發。有幸聽聞佛法讀到此經,為我近年來之大幸,並被我稱為人生第三次的精神啟蒙

2017.06.18

當你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時,你對那件事的連結就會一次次一遍遍的加深,產生力量。反之,若你不再相信它,它就不再對你產生連結,你不再感受到自身與其共譜的無形頻率,它將無法再帶給你力量。在某種程度而言,我認為人的神性來自於自身原有層次意識的超越,即突破不可能將其提升到可能的境界,世俗的語言會稱這樣的狀態叫「奇蹟」。從「人」提升進入到「佛」的境界,不就是也是一種「奇蹟」,而佛教的說法是進入「涅槃」成道。

 

當人不斷的輪迴,洗去大部分多生累世的記憶,再面臨同樣未過的課題時,今生又因自身的習氣跟失憶,再度選擇了可能已經選了幾十次一樣的錯誤選項,是因為沒有覺知能力,即沒有「阿槈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就是無明,即無知。世界上沒有不知者無罪這種事,無知本身就是一種罪,因為無知所以不斷的犯罪造業。舉一個極端的例子,一個人並不明白弑君殺父是種罪,輕浮的因為本身的不如意,去取人性命,辯解自己「不知者無罪」為所欲為,這是本身無明所使,那就是一種罪。

 

所有的一切因果根源得回歸自己,金剛經一破題不斷提到「降伏其心」,我的解讀是,基本上自己的內心情緒瞬息萬變,難以駕馭了,怎麼還能去管到別人身上。當自己都管不好時,還要去管別人、控制別人,想像一下那是一種多精神多散亂失控的狀態?「降伏其心」管好自己的內心,使它穩定,好好的跟它相處,才有蓄積的能量,才有辦法有清明的境界跟視野去提升自我意識和振動頻率,才有可能有那麼一丁點的覺知警報器功能。

 

降伏其心種善因,難。

 

2017.02.09

因為面臨人生中最痛苦的精神考驗,有此助緣讀經已經半年,這半年來,我也只讀這本經,這對我來說,是前所未有的經驗,因為我是個讀書很快,很快厭膩的人,向來喜歡新奇的事物。這很像是小時候在彈鋼琴,一直彈同一首曲子,越彈越熟,但是差別很大,彈同一首曲子會膩,但智慧開悟不會膩。其間,聽了好幾個法師和高人講經釋意,有海濤、慧律、淨空法師和南懷瑾。寫論文要寫thesis statement,即論述的中心思想用一句話精簡摘出,這句就是我爲經文寫的主旨。

 

若見無常,即見空,空即如來。

 

經文不斷提到一個觀念,萬法皆空,意思是說,世間所有一切實相承載的物質都會消失,空就就是實相的本質。當我們能發自內心見到實相,同時也看到其空性時,會明白無常,見到如來,開了般若智慧,便不會再無知執著痛苦。

 

2017.01.11

「如來」是什麼意思?根據一行禪師的解釋,「如來」是生命、智慧、愛、以及快樂的真正本質。當我們能夠看見諸相的無相本質時,我們才有機會看見「如來」。

即當我們看著玫瑰花而不被它的相所束縛時,我們看到「非玫瑰花」的本質,因此也開始在玫瑰花裡看到如來。這跟「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」的說法很像。

對我而言,最困難的點,除了外在事物的「顯相」(這在我許多失敗的感情經驗裡不斷驗證),很難看見其本質,其中我認爲無法觀如來的原因之一(以下是我的推論)是因爲我們有分別心,即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的分類區別。讀《金剛經》就像是不斷被打臉再站起來的過程,佛陀就是這樣與弟子須菩提對答的,我很羨慕須菩提有老師指引正道,好幸福啊!

 

2016.12.20

(《金剛經》心得筆記)其實一直拿自己在做活體實驗,觀察自己的變化跟境遇,到底念經有沒有用?我是覺得不管有沒有用,對於培養專注力是個很好的練習方法。首先,念經的過程中,會有許多雜思惡念浮現出來,很像是照妖鏡,跟著文字一直唸,很像是在清理內心的髒污,尤其在念的過程,如果念得順,口齒節奏會很好,心若群魔亂舞,一直分心走位,會怎樣都念不過,念不過,就會要自己回神專心。第二個我有興趣的詞是「般若波羅蜜」,用最簡單的話翻譯是,用智慧到脫離輪迴苦海的彼岸。根據維基百科的直譯為「以佛法的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」,代表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,超越生死輪迴苦海,到達不生不滅的究竟解脫境界。金剛經的用意是要人斷念,斷念就是要放下執著,因為世間的一切法(),都是幻象,如同夢幻泡影,一定會消失,執著痛苦的是自己(根本是說給我聽的)

以下為單詞解釋:

般若:大徹大悟的智慧,本身包含修道的本願。

波羅蜜:到彼岸。

波羅:正確的讀音是「巴拉」,是彼岸、對岸,且含有解脫的意義。

():正確的讀音是「咪達」,是到達的意思。

般若分五種:(不得不說很神奇,尤其文字般若)

實相般若:悟到明心見性的道體,為般若之基礎。

境界般若:(還沒領悟無法分享)

文字般若:若具有此般若,能一目十行,日記千言,記憶到老而不衰,甚至能將前幾世讀過的書,都翻滾出來。

方便般若:極高的領悟力,用智慧轉化知識,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讓眾人了解。

眷屬般若: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,佛學名詞叫行願,佛學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
 

2016.12.14

四個月前,因緣際會我開始念金剛經,記得第一次念時,我花了快兩小時才念完,到現在半個小時。裡面有許多名詞我都不懂,但我也還是一直念,漸漸的我能隨口背誦出某些段落。念經時,會對許多奇怪難解的名詞感到好奇,覺得根本是外星文,於是我開始去查。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是我第一個感興趣的名詞,用一般人能理解的簡單話翻譯就是「覺知的智慧」,老實說,即便是翻成白話,也很難理解。以我自己的學習與經驗(僅供參考),再簡化一下,最基本的「覺知」能力,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能感知自己的意識跟情緒變化,進而控制自身本體維持在穩定的狀態,並能體會自己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和變化,當重大事件發生時,自己能用此智慧力量,在劣勢中做出轉化的選擇,脫離舊有的慣性模式(輪迴)。之後是我的推論 (畢竟以我現在的能力,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) 再更進階的覺知,是一種開放性的感應,無須張眼便見過去未來,是類似大家在說的神通能力。

 

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─無上正等正覺。

阿:無、沒有、無盡、無量之意。

耨多羅:更高、更上之意。

三:完全、合一之意。

藐:轉向、彎曲,寰宇之意。

菩提:覺知、感覺、感受、道統、智慧之意。

無上:沒有更高、更上之意,即是「最高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kmuimui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